主页 >  滚动>正文
《显微镜下的大明》定档,戚薇张若昀主演,古装反腐剧,题材爆款
时间 : 2023-02-06 12:52:41   来源 : 马庆云

2月6日,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官宣定档,2月9日起,爱奇艺独家播放。这部电视剧由张若昀、王阳、戚薇等主演,马伯庸原著小说改编,潘安子担任导演。张若昀的粉丝当然会认为,这部电视剧因为由张若昀主演,所以必然大火。我持不同看法。该剧属于典型的剧捧人。

为什么说是剧捧人呢?因为基于目前的剧情梗概和定档预告片来看,这部电视剧故事性强烈,且具备观众移情价值,这样的题材和内容本身,就已经具备了火爆的潜质。张若昀的主演,则是锦上添花。我们不妨先来看这部电视剧短小精悍的剧情梗概:

该剧改编自《显微镜下的大明》六案之一“丝绢案”,讲述了算学天才帅家默从县衙税簿中意外发现该县承担了周围七县此前百余年的丝绢税负,由此开启从县衙到府衙乃至更高行政单位的拨乱反正之路。


(资料图)

一言以蔽之,就是,古装版的《人民的名义》。马伯庸在创作上是非常聪明的,也可以说是鸡贼,他喜欢以小博大,用非常小的笔法和角色,去触碰相对较大的古装题材和内容。这种小,好处是,可以胡编乱造,大家还不跟他较真。这种大,则是剧作最终想要呈现大内容的野心。这类笔法,放在文学创作上,不多见。放在历史抒写上,已经是很多年的事情了。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咱们以往的古装剧,都喜欢从王侯将相的角度讲故事,讲所谓的大历史,大的朝代更迭等等。这是传统评书小说的笔法。黄仁宇等历史学者的《万历十五年》等作品之后,不少文学创作者也学会了这种笔法,从小的角度入手,也能搞一个大的主题出来。其实,马伯庸他们的这种创作笔法,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上世纪,费正清教授的学生孔飞力,就拿这个笔法写过《叫魂》等学术著作。

从小角色和小故事当中,往外边剥离大故事和内容,马伯庸深谙此道。他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是这个路子。他也有败笔,比如《风起陇西》,就丢掉了小角色和小人物,而拿大角色和大人物胡编乱造,最终在央八播出,收视率非常低,刷新了央八当年的新低。马伯庸路数的故事,必须是小角色和小故事起步,必须容得下胡编乱造才行。

《显微镜下的大明》这个小说,让很多中端读者上瘾,为什么呢?因为低端读者阅读这类小说,还是有起点难度的。而高端读者,并不满足于这种基于真实前提下的胡编乱造。反倒是中间段位的读者,不了解《叫魂》和《万历十五年》这种开卷笔法的,会觉得马伯庸真前沿,真先进。

目前,定档的这部电视剧,是从一个县域当中的丝绢税开启的,最终呈现的,是大明王朝混乱的赋税制度,及其这个混乱赋税背后的贪污腐败问题。这是典型的从小角色的视角出发,去侧面呈现一个明代王朝的腐朽状态。因此,该剧具备非常不错的小人物的讽刺味道,这种小人物、讽刺感,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所以,我说这部电视剧是凭借题材内容取胜的。

同时,张若昀的表演方法,也值得大力肯定一下。小人物和小角色的古装讽刺视角,早在周星驰的《审死官》等电影作品当中,便已经大量存在了。要表演出这种小角色的讽刺感,就必须有周星驰一样的喜剧表演方式才行。张若昀的特点便是,具备周星驰早期喜剧的表演功底,能够笑着把角色的讽刺性和荒诞感演出来。所以,他演技好。

我个人来讲,是不喜欢马伯庸的小说的。为什么呢?失之于假,厚重感缺乏,过分技术化。马伯庸的东西,只能当作商业小说和商业电视剧去看待,无法成为真正具备厚重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这个视角之下的作品,也只能走商业路线,过分照顾故事属性,而社会学属性的部分,则是最终的拔高。马伯庸在作品拔高上,还差很多,他叙事视角学会了,但毕竟只是作家,不是学者,最终拿出来的东西,差点意思。

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导演是潘安子。这位导演曾有《快手枪手快枪手》这样的作品,其叙事节奏感非常好。这种快节奏叙事的能力,应该会在《显微镜下的大明》当中得到再次彰显。一部电视剧,故事有趣,节奏明快,表演喜剧化,主旨还有讽刺性,想不火,都难。(文/马庆云)

标签: 显微镜下的大明定档 戚薇张若昀主演 古装反腐剧 题材爆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