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滚动>正文
农村金融|加大农村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含量 赋能乡村振兴-每日焦点
时间 : 2023-03-31 11:24:36   来源 : 中国经济时报

金融科技引领农村金融

机构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各项金融科技的出现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业务智能化、工作流程新型化、合规管理信息化等,可以说,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推动银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同时,加速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与应用对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建设与应用水平如何?与国有大行相比,金融科技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有哪些不同?金融科技对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水平影响如何?对监管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资料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手机银行、网上贷款、线上支付……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应用已经由城市发展到农村,成为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同时,加速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与应用对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建设与应用水平如何?发展过程中有何困难?要如何应对?

破解传统金融服务“空间”制约

近年来,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金融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建设与应用水平如何?

“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金融科技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实现产品创新和效率提升,在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量、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保险研究室主任龙文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科技推出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农村居民在家就能办理各类金融业务。金融科技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物理网点建设和服务人员的开支,快速为偏远地区的农民提供移动支付、投资理财、助农贷款等金融服务,破解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间”制约。

另一方面,依托灵活及时的扫码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费用。移动支付已成为农村地区的主要网络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业务为代表的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企业利用移动终端将农户和商户无缝衔接,带动了电商的快速发展。各大金融机构依托金融科技积极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村提供了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和客户对金融科技应用的需求没有城市银行和居民高,但是从长远趋势上来看,随着用户习惯的变化,农村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需求上升空间很大,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网点覆盖率低的情况下,利用金融科技远程服务产生的集约效果可能会超过城市,而且利用金融科技还可以弥补农村网点不足、服务渠道有限的“痛点”。

资金和人才投入能力受限

尽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金融科技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在龙文军看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互联网信号塔较少,因而网络信号不稳定,影响交易。同时,农户的智能手机、电脑等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第二,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由于农村人口流动频繁,农户信用的基础信息不完备,各部门间征信信息无法有效共享,使得农村征信体系不能很好地发挥对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

第三,农户金融素养不高。农村用户特别是中老年用户往往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概念和新模式的认知度,从而加大了他们对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使用的难度。

曾刚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资金和人才投入能力有限,与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金融科技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断迭代,需要根据新的需求方向不断调整,因此需要不断投入财力和人力。

此外,曾刚认为,监管层面上的限制也是一大难点。使用互联网渠道很容易形成跨区域业务,很难确定是否为本地客户,而现在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银行限制比较严格,只能服务本地客户,因此在使用金融科技手段时容易突破监管的限制,造成农村金融机构在客群选择方面的困扰。

“未来在监管层面上,一方面要根据中小银行的特点进行适度优化,为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监管环境,加强其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在数字化或者线上化过程中偏离主业,出现跨区域的情况。”曾刚说。

在资金和人才投入能力受限的情况下,中小银行要如何发展金融科技?曾刚表示,目前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大型银行的信用科技公司向中小银行赋能,另一种是在农信社层面和省联社层面打造金融科技公司,为下属农商银行服务。

加大农村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投入

发挥数字技术驱动作用,能够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普惠性。下一步,要加快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应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龙文军认为,一要加大金融科技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税收优惠、贷款贴息、财政投入等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村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建设,推动农村互联网的速度升级,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载体。

二要加快数据共享进程,建立健全农村征信系统。依托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上农户交易信用状况,综合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构建标准化农村征信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科技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

三要加强对农村特定人群金融科技的培训和服务。结合农时,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户进行网上银行、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实用技能的示范培训。运用技术手段对信贷主体进行精准画像,并把产品和服务嵌入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满足个性化金融需求。

加快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应用就是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哪种方式加快转型,曾刚认为,如何做好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标准答案和方法,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优路径不是唯一的,每家机构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历史沿革、发展状况、经营理念和组织文化等,循序渐进改善体系架构、培养核心能力,而不是简单照搬其他银行的经验与模式。

防风险强监管

提升农商银行金融科技竞争力

——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当前,移动支付、大数据、AI识别等金融科技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银行业也不例外。可以说,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推动银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强化金融科技的合理应用,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加速融合,对于银行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银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大银行通过金融科技下沉“掐尖”,农商银行要不断提升自身金融科技水平,继续下沉市场,并防范好金融科技带来的新风险点。与此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力量。

不断提升农商银行

金融科技竞争能力

中国经济时报:与国有大行相比,金融科技对农商银行的影响有哪些不同?如何从金融科技方面着力,不断下沉市场,破解大行下沉的“掐尖效应”?

何婧:不同于金融科技对国有大型银行的确定性影响,金融科技对农商银行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从正面影响来看,金融科技对农商银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科技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水平,降低农商银行的运营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工的不当干预,提升农商银行经营效率。同时,金融科技还能够突破金融服务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丰富金融服务场景化能力,使得农商银行的服务延伸至传统业务模式下无法覆盖的客户,拓宽客户来源,促进农商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另外,金融科技还降低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可运用数字化工具,展开风险判断和防控,提升农商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但从金融机构竞争的视角来看,金融科技也可能对农商银行的经营产生压力。金融科技降低了大型银行服务中小客户的难度,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数据信息优势,将触角延伸至中小客户群体,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大银行利用硬信息优势服务大客户,小银行利用软信息优势服务小客户”的竞争格局。在竞争的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又因为自身规模限制,难以负担大额度的金融科技投入,往往难以应对大型银行的金融科技冲击,面临优质客户流失的问题,这也被形象地称为“掐尖效应”。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因此,金融科技对农商银行的影响,不仅需要关注其自身金融科技绝对水平,还需要关注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的金融科技相对水平。农商银行可采取联合和合作的方式,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省联社金融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依托省联社的平台优势,提升金融科技竞争能力。

谨防金融科技引发的新风险点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对农商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

何婧:金融科技对农商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结合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影响综合分析。

从金融科技对农商银行的内部影响来看,金融科技可以降低农商银行的风险水平。金融科技可利用数据资源展开更好的分析,如客户的非财务数据、个体及行业的非结构化数据,还可以依托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判断,解决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经营风险。金融科技也提升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比如,人工智能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分析速度,提早揭示风险,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干预引发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但从金融科技引发的外部竞争效应来看,很可能会诱发农商银行新的风险点。大型商业金融机构进入引发的外部竞争效应,很可能会引发农商银行流失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客户。如果农商银行为应对竞争,被迫将服务延伸至风险较大的次级客户,但围绕次级客户的风险防控水平并未提升,那么很可能会诱发新的风险。

与时俱进 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如今,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已成为当前银行业提升服务便捷性和获得性的重要手段。金融科技赋能农商银行,对监管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何婧:金融科技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带来了金融风险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创新、风险与监管的内在逻辑下,监管也需要与时俱进。

一是创新监管理念。金融科技模糊了金融的概念,打破了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的界限,打破了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传统基于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难以适应金融科技下的监管需求,需从金融行为和金融功能的视角,拓宽监管内涵和外延。

二是强化监管协同。金融科技与其他专业领域融合度加深,如农商银行基于数字乡村等农业数字化场景开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多行业协同监管。

三是提升监管能力。在金融科技的背景下,金融监管也需要提升科技水平,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监管的精准性,而且,农商银行多在县域,远离监管机构,因此,更需要强化金融科技的监管力量。

金融科技推进农商银行转型发展

■张炜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银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加速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对金融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农商银行来说尤为重要,是其加快转型发展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对中小农商银行来说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告别高速增长时代,整体盈利水平承压,经营模式迎来新的冲击,转型发展成为共识。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加快发展,给银行业的服务方式带来显著变化,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逐渐被移动支付等智能手段所替代。科技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支撑。

科技应用能力弱成为农商银行的软肋,面对大中型银行服务“下沉”劣势凸显。数字时代,金融与科技不断融合,推动长尾客户线上化拓展,农商银行传统的线下经营优势逐步弱化。与在金融科技上提前布局且大手笔投入的大中型银行相比,部分农商银行特别是经营规模较小的农商行“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应用到现在的水平,其重要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正如无锡农商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指出的那样,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度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转型将在银行管理、业务拓展和风险防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小银行竞争的分水岭。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市农商银行是农商银行中的头部企业,逐渐尝到了加大金融科技的甜头。例如,常熟农商银行2022年科技投入3.14亿元,同比增长25%。该行坚持“科技强行”战略,进一步夯实数字化核心基础,上线“分布式、微服务”新一代核心账务系统,实现首家在分布式核心账务系统上搭载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首家在分布式核心账务系统上实现“单核异构”,首家在分布式核心集成业务中台,交易处理能力提升46倍。提升线上风控能力,全行级反欺诈风险监控系统实现手机、网银、网联等全渠道业务的实时交易监控。

再看重庆农商银行,截至2021年年末,为打造“数字银行”已累计申请专利101项,将金融科技人才占比提升至3%。自主研发能力日趋提升,金融科技年均投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该行智能化平台日趋强大,通过人脸、语音、语义、图像等技术运用,为客户提供手机银行APP、微银行、空中柜台等多样化场景接入,电子渠道账务交易替代率97%。数字化产品体系日趋完善,投产10余款自研数字产品,涵盖零售、小微、“三农”、公司业务板块。

科技赋能推动上市农商银行加快转型,实现持续稳健增长,资产质量向好,多家银行不良率低于1%。例如,常熟农商银行推动普惠金融战略和大零售转型,实现效益、规模、质量均衡发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18年的14.86亿元增至2022年的27.44亿元。

相比之下,金融科技投入不足与数字化转型滞后的主要是规模较小的农商银行。这类银行的经营受到区域限制,加之缺乏品牌优势和基础客群优势,主要依靠差异化、高成本与大银行开展竞争。由于经营模式的局限,以及受到区域经济景气度的影响,这类农商银行中有不少盈利能力弱,资产质量欠佳,甚至不良率高企,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红线。这些农商银行在经营上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性较强,客户服务以传统方式为主,经营成本高,服务效率低。相比金融科技先进的同行,客户对这类中小农商银行的满意度低,由此导致客户资源流失。有的中小农商银行提出了经营转型目标,强调“零售立行”,但由于缺乏“科技兴行”的有效支撑,经营转型效果不明显,基本面缺乏显著改善。

中小农商银行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而普惠金融服务往往具有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等特点,运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是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关键所在。中小农商银行应更好地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一方面,以科技赋能管理和业务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打造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与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与小微业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将智能化风控用于全流程管理,在识别高风险客户、授信审批模型、客户经营情况等方面强化金融科技运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 习 编 辑丨邹 朵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