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被誉为人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5月29日,2023中关村论坛脑机接口创新发展分论坛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神经外科联盟执委赵继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更多关于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及产业发展方面的看法,比如从技术角度看,国内已经接轨国际,但这项技术要为更多病人服务,那就一定需要产业化。
Q:医疗康复被认为是脑机接口落地的首要场景。临床方面,脑机接口应用如何?
(资料图)
A:目前脑机接口并没有大面积在临床上推广,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更多处于一种临床研究的状态。从方向上看,可以大致分为几类。首先对意识障碍的患者,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判断患者是否有清醒的可能。
其次,对于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病人,应用脑机接口技术,在损伤节段植入电刺激器,以电刺激器发出的信号促进病人行走。不过这种应用方式仍需要刺激器,而不能直接用脑来控制。
此外,在信号采集方面,正常情况下人在手术过程中是麻醉状态,但现在可以通过“术中清醒”,即把病人唤醒,进行更精准的大脑定位。以运动为例,过去我们只能判断大脑中控制手部运动的大致区域在哪,但通过术中清醒则可以精确到每个手指在哪。这样对将来的脑机接口电极位置放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还有一个研究方向就是中国汉字。相较而言,国外演示的意念打字打出的更多是表音文字,但中文是表义文字,属性不同。如何用意念打出方块字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之一。
Q:您认为脑机接口未来会如何改变人类?
A:从理论上讲,未来普通人也是可以使用这项技术的,包括娱乐、记忆力增强等。但我更希望的是脑机接口最先用来解决病人的痛苦,无论是意识障碍、偏瘫、截瘫、渐冻症还是阿尔茨海默症等,对他们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Q:目前脑机接口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A:目前国内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情况与国际还有一定差距,但如果脑机接口这项技术要为更多病人服务,那就一定需要产业化。
今年2月,中国信通院联合几十家脑机接口领域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发起成立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不同于此前强调的“产学研用”,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特别强调了一个“政”,进而串联起来后续的产学研用,这在脑机接口领域是最关键的,也是我们未来必须要往下做的。
整体上来说,就是两头并重:一方面是包括电极芯片在内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如何与产业结合到一起,最终实现应用落地。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