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短暂的3月“小阳春”后,楼市又“降温”了。
(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一季度,住房消费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业1~2月份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3%,较去年全年加快19.5个百分点;3月份增速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17.9%。
中指研究院指出,3月份一线城市强势复苏,新房成交环比上涨73%,同比上涨83.9%,二手房市场同样火热,部分新一线城市楼市回暖也非常明显。
但随着“小阳春”渐入尾声,各地楼市也渐渐出现了“高开低走”的市场行情。
进入4月,在前期积累的刚需刚改需求释放完毕后,市场供求均迎来拐点。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比上月分别减少2个和21个,二手住宅减少个数较多。
业内人士认为,进入5月楼市整体热度走弱,但仍有一定持续力,复苏方向不变,后期需要力度更大、更有效的房地产政策落地,全方面提振住房交易行情。
各方专家“指点迷津”
面对未来楼市的复杂走向,近期,不少房产专家和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发文称,“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他认为提振当今十分低迷的国内需求,亟需找到一个大的投资和消费池子,而房产作为“天字第一号”行业,必然担负起拯救低迷经济的重任。他提出五项救市建议:
1、尽快对房地产税和产权到期问题作出具体的法律安排和明示;
2、降低改善型住房的房贷利率;
3、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4、全面取消限价政策;
5、认真落实“三支箭”和保交楼政策。
在有些人士看来,靠提振楼市来刺激内需,是“吃旧药”,走回头路。但是吴晓波认为,在内需低迷、信心缺失的当下,很难在短期内再找出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池子。
经济学家马光远则提出“房地产需要松绑不需要救,原来一些楼市调控的限制已经不符合当下楼市中的现实情况和需求,需要进行放松”的观点。
他认为靠救是不能解决房地产的问题,也不可能让当前房地产业真正摆脱困境,只有靠松绑才是正确的操作方法,比如取消限购、下调多套房贷款、促进改善需求等等。
他强调当前中国在房地产政策上,应更多地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房地产调控的思维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以取消限购为例,取消限购和取消计划生育的政策的逻辑是一样的,大家不生孩子,不是因为有计划生育。房地产也一样,既然不买房子的原因不是因为限购,那限购存在的意义等于零。
政策频出助推楼市回暖
实际上,为了持续助推楼市回暖,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不少宽松政策,根据中房研协的统计,仅4月份各地共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52条。
2023年以来,国家在多个高层会议上继续给楼市定调,重申要支持居民的刚性和改善的购房需求,并强调要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进入5月份,楼市利好政策仍不断。如天津近期发布公积金新政,执行“认房不认贷”,公积金首次贷款结清后,名下无天津房产,二次使用天津公积金贷款,可按照首套政策执行
5月16日,南京也针对产业聚集区(江心洲、南部新城、红山新城、幕府创新区)放宽了限购条件。南京本地户口家庭可新开一张产业聚集区购房证明,不追究家庭房产数量,均可在产业聚集区增购一套住房。
5月4日,苏州全面执行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同时提高了贷款额度。育未成年二孩及以上多子女的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贷款最高限额以本市统一贷款限额为基础上浮30%,最高可贷117万。
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七大措施化解房地产行业困境,包括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以支持改善型需求、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以支持首套刚需、放开二线城市的外地首套购房限制、降低交易税费等便民善政。
不难看出,目前楼市发展的基本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稳定依然是楼市前行的关键,发展将是今后房地产市场可持续的常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