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滚动>正文
快看:为什么黛玉住大观园主位?潇湘馆竹,有匪君子!有凤来仪故意写错
时间 : 2023-06-20 14:14:24   来源 : 个人图书馆-长安昭阳王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0】

(接上文黛玉解读)

1.3.2.2.2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

看黛玉住处,潇湘馆,特征是:竹,谐音“朱”!


(资料图)

(潇湘馆:竹,朱!)

贾政说“月夜坐此窗下读书”,黛玉的窗,也是月洞窗,月是明。

“竹”和“淇水”,用了《诗经》中的名篇,《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

用在黛玉这里,却不是描述女人的诗。

诗中描述的是一个文采斐然的君子,这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终不可忘!不就是作者在怀念自己的“君”嘛。

有匪君子,可以理解为“君”吗?宝玉题匾“有凤来仪”四字,并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

可古人现成的四字,是《尚书·益稷》中的“凤皇来仪”。差异:“有、皇”二字,是故意隐了“皇”字,欲盖弥彰。

有皇、颂圣:此处有皇帝。

“有凤来仪”既然是第一处行幸之处,是大观园的主位,为什么黛玉毫不客气地住到主位?宝玉也要叫黛玉住这里,姊妹们也都没觉得不合适?照正面读,毕竟贾家还有三位姑娘,而且黛玉平时多心敏感,怎么直接选了大观园的主位住?甚至都没有谦让一下姐姐迎春,黛玉这么没眼色吗?这不是喧宾夺主吗?

反面看,此人为龙为皇,黛玉是崇祯帝,当然该住大观园主位。

1.3.2.2.3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益稷》是记录舜帝和臣子讨论的篇章。箫韶九成,是虞舜时的乐章,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都是“虞舜”的标识,在《红楼梦》中却用来比黛玉,把潇湘馆比作“凤皇来仪”,“百兽率舞”也是黛玉之言: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黛玉雅号潇湘妃子,是探春送的:“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的反应是低了头,不言语。

为什么探春说潇湘妃子送给黛玉是极当的美号,大家叫妙,黛玉默认?因为娥皇、女英是舜帝妻子,还是把黛玉比作舜帝。而且泪洒竹上的湘妃竹,有“湘妃,朱”的谐音,那些竹子以后也会变成斑竹,也是作以后“朱泪”的故事发展的谶语。

其实探春说的是半截话,说完整是: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然后才泪洒竹上成斑。注意:洒泪竹上的前提,是“舜巡”、“崩”。

朱由校临终,对朱由检说:“吾弟当为尧舜。”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自己玩木匠,却让弟弟为尧舜。应该也是想起了父亲临终把自己托付给群臣的话:“卿等辅佐为尧舜。”人之将死,良心发现:父亲让我为尧舜,我玩木匠去了,没能为尧舜,弟弟你应当为尧舜啊。

崇祯至少是兢兢业业,想治理好,只是无力挽狂澜之能。明末小冰期天灾严重,气候失常,饥民遍地,揭竿而起,加之满清持续打击,无钱粮支撑对清作战,内外交困,一筹莫展。

在我们看来,虞舜、崇祯,天壤之别,作者却把崇祯比作虞舜,到了极致,无以复加,明显失真。这说明作者对朱明、崇祯的态度,相当亲密,极力美化。另一方面,可作为红楼作者身份的一个线索。再如南明,把崇祯抬举到千古圣主的地步,在议崇祯庙号时说“先帝英明神武,千古未有之圣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称”,定庙号思宗。

其实对于舜本身是否贤良到传说中那样,我也怀疑,一个好人贤人,他兄弟甚至他父亲都那样对他?这明显不合常理。舜的王位是夺来的,还是尧甘心禅让的?看看王莽、曹丕、司马炎的禅让,再看看杨坚、李渊的禅让,可知禅让大抵如此。所以这种美化到失真的情况,自尧舜时便糊弄人,也非红楼作者才有。

书中写到黛玉之处,总是最精彩的,作者毫不掩饰对黛玉这个角色的偏爱,把最意味深长的笔墨总是留给黛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那么把自己的君王写成个扭扭捏捏的女子,还跟人谈情说爱,合适吗?

骚人的榜样屈原,在《离骚》中,“恐美人之迟暮”,“哀众芳之芜秽”,佩兰戴蕙,约会美人。美人是楚王,兰蕙是忠臣。

所以文人骚客把明朝的皇帝写成林黛玉,绝世美女,人见人爱,成为传世经典,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古时的秀才读到美女比拟君王,就跟我们看到做好事的人,想到雷锋一样自然。现代人觉得有障碍,是因为我们不骚了!忘记了传统,又不读经典,离古典中国那个诗情画意的文人雅士的国度太遥远了。

恐美人之迟暮 VS 学雷锋树新风

(与雷锋无关,只比文字。)

1.3.2.2.4 清水出芙蓉

黛玉占花名是“芙蓉”,结合“莫怨东风当自嗟”的签,很容易想到高蟾的诗,这首诗也在《红楼梦》中多次引用: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当然不是用高蟾原诗的意思,此处是用后两句:东风不是春风,而是东夷、清风。芙蓉生在秋江上,是嗟叹生不逢时,因为芙蓉秋天开花,不是春天,秋是金秋,遭遇满清。

这跟李白的“清水出芙蓉”有异曲同工之妙:正面看,黛玉的性格雅趣,甚至穿衣打扮,都是“清水出芙蓉”,高雅玉洁,超凡脱俗。反面看,“清水”当然是“满清之水”,芙蓉处于“满清之水”围困之中。崇祯一朝,自始至终受到清兵压境的困扰,甚至几次清兵入塞,多次围京。莲花是水中花,很好地表示了这种处境。

通灵宝玉是由一僧一道携入尘世,我们看佛教、道教中“莲花”的含义:

莲花是佛教的教花,因其出污泥而不染,纯洁高雅,极合佛教修行的教义。佛国称为莲花国,念佛之人称结莲胎,佛座叫莲台,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佛陀、菩萨都是乘着莲花而来,而往生之人,也是坐着莲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三界众生,都以淫欲而托生;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则是莲花化身。

道教太乙真人的弟子哪吒,通过莲花涅槃重生,然后降妖除魔,民间奉祀为保护神。

黛玉芙蓉:莲花化身,涅槃重生,才是红楼作者真正的意图!

就像书中把黛玉比作《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牡丹亭》的全名是《牡丹亭还魂记》,杜丽娘先是离魂,但后来还魂,所以《红楼梦》的主旨,是还魂,是重生!

作为一个拿笔做武器的文人,在国破家亡之后,能在文化、精神领域离魂不死,涅槃重生,作品成为经典,流芳后世,已是红楼作者能达到的极限了。不负杜鹃啼血,呕心泪尽,一片痴心,十年辛苦!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